台灣想在這場疫後人才戰中扳回一城,就要從調薪開始!人才大未來關鍵報告:台灣薪酬結構有 3 大問題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院(IMD)發布「2020 年世界人才排名報告」,台灣排名世界第 20 名、亞洲第 3,優於日本、韓國,僅次於新加坡與香港。
陳敏慧進入台灣萊雅 23 年,從基層一路晉升萊雅集團亞太區第一位女性總裁,以自身經驗分享在職場提高個人成長、晉升機會的心法:
職場上,你要有你的立場,也要放下身段!林淵傳是台灣松下集團近 10 年來在位最久的總經理,他認為,球在我們手上,如何讓上司、集團看見優勢,要自己努力:
如果部屬績效優異,卻對升遷沒有強烈渴望,此時,該拔擢他成為主管嗎?做決定之前,或許可以參考張良與陳平的故事。
庫克時常公開關注科技領域的女性多寡。「假使情況不變,我認為美國將在科技領域失去領先地位。」
對於家族企業,新生代其實有很多種想像,並非一定要「接班」。
員工把公司看成是自己的,主動積極為公司多賺錢,是經營公司的最高境界。要讓員工擁有這樣的想法,得先從各營運單位的負責人及其團隊的核心幹部著手 >>
寶麗來在 30 年間完成諾貝爾獎等級的突破,從黑白照片、自動曝光到立即顯影的彩色拍立得照片,最後卻沒跟上數位浪潮,2001 年宣告破產:
牧德科技怎麼做到台灣光學檢測設備的龍頭廠商的?不若一般經營者將佳績歸功於決策精準、選對市場等因素,採訪中,汪光夏再三提到的,都是團隊信任和向心力。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日趨嚴重,似乎短期無法有效解除,這對全球各產業供應鏈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與中國大陸有關聯的企業。除了原物料、半成品與成品...
大多數新創公司會面臨到,產品還不夠好,不太好賣,薪資給不起,很難聘到好的銷售人員。此時,創業家自己要先跳下來做業務,先把自己變成超級業務人員。
員工已入職一年,行為舉止、犯的錯誤還是如同新手,大家還願意容忍嗎?面對講不聽、聽不懂的員工,主管要如何教呢?
白人男性擔任公司高層的比例高達68%,其次為白人女性19%、有色人種男性9%,有色人種女性4%。即使近年性平運動獲高聲量,職場的現況仍有進步空間。
科技在過去 30 年除了改變科技內涵及典範,也改寫了企業的版圖,每一代的科技巨人有其盲點,「微軟的重生」對科技管理學門是否能與時俱進有什麼啟示?
許多企業有不少奇怪的用人規定,像是非國立大學的畢業生不予錄用,導致好人才被拒於門外,把好人才送給別家公司,值得老闆們仔細思考。
台灣萊雅總裁陳敏慧坦言,組織能不能持續壯大,人才是關鍵,至於能不能夠留住人才,就是領導者的本事。他把人才分成四種,用不同的方式來領導:
1980 年前後出生的主管,似乎無法理解 1990 年代年輕員工的想法,不只難以給予激勵,更可惜的是,沒辦法結合他們特有的能力為公司轉型帶來幫助。
豐田生產方式,目的在於培養思考者系統。一開始就給答案,員工就不會思考,企業也不會進步。
AI 時代來臨,機器能完成的事愈來愈多,為了提升團隊品質與開拓企業優秀人才,協助員工升級技能挑戰進階任務,是企業管理者刻不容緩的事情。
我一路從小公司的規模,一直發展到超過千人以上的中型跨區域組織,跌跌撞撞,不斷地修正,得到一些經驗,歸納出「高階主管的重要職責」,與你分享。
最近台灣的選舉和施政結果,凸顯了一個問題:透過民主制度勝出的候選人,往往並不具有適當的治理能力。治理能力不足而又贏得選戰的人,往往會有來自選票的盲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個問題的可能解法,則是建立超然獨立的「國家治理能力」培訓機構。
影響我選擇「教職」這條路的有二位老師,一是我建中高二時的數學老師傅禺,另一位是東海建築系漢寶德教授,他們形塑了我對「師者」的想望。傅老師其實只教了我們一年,那時他已開始寫小說,筆名叫子于;之後還曾入選為台灣十大小說家及聯合文學小說獎。
科層體制提供了社會上認可的清晰標記,讓我們知道自己攀爬職涯階梯的高度和速度,並且賦予我們社會身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