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傳大規模裁員!和碩今開股東會,董事長童子賢表示,裁員在醫學上有點像外科手術,很嚴重時才會採用,景氣循環一兩年就會改變,和碩不會輕易思考裁員。
近期頻傳勞資雙方期待難對焦、科技業傳出大裁員,離開當前崗位或轉職,對於工作者來說不再是輕而易舉的決定,如今該怎麼做好轉職準備?
因為少子化,缺工問題仍在持續,將招募範圍全球化是解方之一,而在嬰兒潮退出市場後,空出來的職缺也增加了年輕人的機會,也讓年輕人、海外人才從中獲益。
巨思文化媒體集團旗下的《數位時代》、《經理人》分別推出全台第一個新聞 AI 摘要朗讀服務「6 in 5」和「每日聽管理」,幫助讀者快速累積新知。
在公開場合,如果剛好坐在業界德高望重的董事長、總經理隔壁,我們該怎麼開啟話題呢?4 個觀念擺脫手足無措的你,勇敢跟職場大前輩當朋友。
古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很適用在公司規範上。如果團隊縱容破例、走後門的情形,就會失去規定的作用,使組織愈來愈混亂。
清華大學舉辦畢業典禮,校長勉勵畢業生,每天把一點小成功累積起來,就會形成追求的未來。「半導體女王」蘇姿丰也為學生獻上祝福,期勉畢業生向難攻堅。
美國梅西百貨在 2020 年解聘 4000 名員工;以替集團節省6.3億美元年支出,不料卻讓營收連 2 年衰退還關閉許多門市,企業裁員後怎麼挽救名譽?
如何從財報、法說會、新聞等公開資料,結果 3 個關鍵指標觀察,藉此挑出潛力股?陳飛龍教你透過 4 步驟,挑出獲利 50% 的成長股:
根據 PwC 的調查,近半數科技業等熱門產業的求職者表示,會因為糟糕的招募體驗而拒絕工作機會,因此企業應採取以下 6 個行動方案有效地吸引優秀的人才。
全支付和科技業者好好證券共同宣布推出「電支雞」,結合電子支付與基金交易,讓使用者可以邊消費、邊存錢,是全台「電子支付買基金」的首例。
迪士尼集團傳出在今年年底前,下架11個在台灣的所有頻道,這當中包括廣受台灣觀眾喜愛的國家地理頻道、衛視中文台、衛視電影台等。
據調查,Meta 只有 26% 員工對執行長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與公司階層保持信心,同時也只有 43% 的員工表示受到重視。
搭上AI熱潮,Oracle總裁賴瑞.艾里森是身價超越比爾蓋茲,成為全球第四大富豪。其實32歲以前的他只是一個工作不穩定,被前妻要求離婚的魯蛇。
美國行銷公司 HyperSocial 創辦人解聘員工,並在 LinkedIn 上傳一張淚流滿面的自拍照。沒想到,這則貼文湧入 1 萬則評論,反應兩極。
到了 2025 年,將佔據全球工作力的四分之一以上,如何讓跨世代工作者在團隊和諧共處,是當前許多主管面臨的難題。
職場和商場上,某些看起來像是「惡」的作為,有時是為了達到具體目標的「必要之惡」。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就想辦法善用它。
「數據中心」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源,更產生可觀的碳排放,大語言模型的水足跡更甚,開發AI解方要如何同時兼顧永續性?
當政策創造友善跨國人才的環境,台灣企業在文化、福利等各面向,如何因應才能吸引、留住這些跨國優秀人才成為組織生力軍?
如今 AI 當道,人們擔心被 AI 取代。不過在我看來,某些硬實力或許有可能,但軟實力是 AI 帶不走的。而我認為這 3 項軟實力最常使用、最重要:
今年4月底,忠泰集團旗下的「NOKE忠泰樂生活」商場試營運;建設起家的忠泰集團,立下了新的里程碑,李彥良如何把建築業玩出精品,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
台積電為何這麼強?台灣半導體奇蹟是如何造就的?本文分析台積電於蘋果推出 iPhone 6 時擠掉三星,吃下 A8 處理器訂單的 3 大關鍵優勢。
大腦是不會多工任務的,只會很快的在不同任務間切換,每一次轉換,我們的注意力強度就大大減低,有時候要花幾分鐘,才能夠重回原本專注的深入程度。
同事意見相左時,如果只是爭論誰對誰錯,很容易從討論演變成爭執。其實,很多想法都是具有共通性的,把大家的意見攤開,進行歸納分組,就能凝聚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