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在2024年發布研究指出,生成式AI能加速90%人事行政作業流程,將招募時間縮短50%。實現這項成就的關鍵,是數位化和風險控管能力。
沒有人知道,現在的技能,是否會被同儕或新員工或新工具所取代?端看每個人自己的選擇,認真自學而屹立不搖;如常上下班,可能有一天就被淘汰?
2024年勞動部使用AI生成照片用於文宣,引發大眾不滿,要求政府應明確標示由AI創作。雖然AI帶來許多便利,但也會導致信任危機,企業與公部門不可不慎。
AI人才不只難找,企業要留下他們也不容易,超過 50% 的 AI 人才計畫在未來 3~6 個月離職。企業該怎麼留住他們?
如果一間公司裡,有待在電腦前工作卻成果不顯著的人,也有不常在公司但確實能交出好成績的人,那後者當然會獲得更好的評價。
日本大阪的海鮮食品加工廠「巴布亞紐幾內亞海產」在不改變公司組成的情況下,推行了一系列的員工福利措施,除了成功留住人才,還讓公司業績蒸蒸日上。
時代2024年百大AI影響力人物名單,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再度入選,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以及超微半導體(AMD)執行長蘇姿丰也首次上榜。
進入職場後,你可能會發現這樣的狀況:明明擁有相似的學歷背景,有些人升遷像打電玩,一路破關斬將上去,有些人過了幾年仍原地踏步。,
以年資來看,30歲已不是職場新鮮人,如果能厚積實力,能與同梯同事顯現差距。有些人會在20多歲成名,像是創業家,早早感受到人生的大風大浪;大多數人需要到30歲左右,才會產生明顯變化,能夠嶄露頭角的人,會在35~40歲左右,升上中階主管,職涯更進一步。
當手邊有很多待完成的任務時,應該完成「容易完成的工作」還是「需要花時間的工作」呢?決定工作順序的習慣,說明了低效人士與高效人士的差異 >>
雲品 5 日宣布,將推行「周休三日制度」,成為台灣第一個推行週休三日制度的觀光產業公司。
理工畢業生腰斬,面板大廠群創在 2024 年首度大規模招募東南亞人才,然而當品牌在海外知名度不足,要如何吸引人才?
職場裡有「100分的實力,表達只有70分」或「100分實力,說得像300分」。正向來看,前者是保守,後者是企圖心;從負向來說,前者消極,後者好高騖遠
最低工資確定調漲到28590元、時薪190元,114年1月1日實施。這對企業會有哪些影響?有可能跟進加薪嗎?
面對說話帶刺的人,只要留心,不難發現他們也有情感上的「軟肋」。總會有一個話題能讓他展露笑容,讓他在每次聊起來時卸下心防。
會議錄音變成逐字稿,做出筆記和會議記錄,該用哪一個語音轉文字的AI工具來幫忙?開箱比較Good Tape、雅婷逐字稿、Vocol.ai的免費和付費功能
104調查指出,2024 年的整體平均月薪為 4.7 萬元,涵蓋 43 種職務,其中有 26 種職務的平均月薪低於此均線。
升職後的實情常常是,「工作壓力明顯增加」、「工作量明顯增加」等。在曾有升遷經驗的上班族中,有66.1%被拔擢後,反而因此焦慮,讓新世代的工作者不只想躺平,也對於升遷持保留態度。
汽車大廠 BMW 將在全球召回電動車 Mini Cooper 電池出包,數量達 14 萬台以上。
上次你提醒同事簡報內容做錯了,這次他又犯一樣的錯誤,此時你會不耐煩地指出問題,還是好聲好氣地說明?
台新金與新光金8月宣布「新新併」,孰料中信金又表示向金管會申請,以公開收購方式投資新光金。新新併的換股與中信金的公開收購,兩種併購策略差在哪?
美國國會於2024年對航空製造公司波音(Boeing)展開聽證會調查,由於多起飛安事故都指向波音在製造設計跟管理上的疏漏,究竟波音能不能挽救商譽?
隨著 Z 世代進入職場,反向導師制愈來愈受重視!年輕員工成為導師,向職場前輩分享新科技和價值觀,能幫助年長的工作者更快掌握科技、文化或價值觀變遷。
當下屬工作不如預期,該怎麼給回饋才能讓他改善,又不會打擊他的信心,是每位主管帶人必修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