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電子正接受第四輪大規模自願退休申請,晶圓代工製造團隊將縮編 30% 以上,並傳出正逐步關閉晶片生產線,計劃到今年底將產能減半。
知名連鎖美式餐廳星期五美式餐廳(TGI Friday's,FRIDAYS)美國總部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台灣方面,開展餐飲集團曾表示狀況穩定。
有不少科技公司都宣布取消遠距上班,但瑞典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卻依然堅持讓員工全遠距上班,背後蘊藏著該公司的轉型大計。
PChome集團10月23日公告,引進統一企業參與認購其私募普通股61,694,120股,約佔網家增資後已發行股份30%。
台灣近年推動「淨零排放」政策,預計於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根據勞動部委外研究,高碳排產業將減少勞動需求,低碳排產業則將增加就業機會。
富比士(Forbes)近期公布「2024 最佳雇主排行榜」,IKEA 排名第 8。令人難以置信的是,IKEA 近幾年還曾因為過高的離職率陷入危機。
Sukiya 後起直追,直殺吉野家!迫使曾經的牛丼霸主另尋出路:揮軍拉麵市場!吉野家三度出手、併購上下游業者,力拓第二曲線。背後目的是?
Uber Eats 合約一到,Foodpanda 便搶親王品!外送業3大新變化一次看:市場整體降溫、抽成會愈抽愈兇、餐飲業回頭重整店鋪。
芬蘭電信設備巨頭諾基亞(Nokia)傳出將在大中華區裁員 2000 人,力求省下成本、度過市場寒冬。諾基亞怎麼了?愛立信也大規模裁員?
UNIQLO(優衣庫)宣布將在中國關閉至少 50 間門市,迫使迅銷集團採取「汰弱留強」的策略,關閉銷售不佳的門市,並考慮將資源集中到更具潛力的區域。
波音公司(Boeing)近期陷入財務危機,包含罷工、新機延遲交付等。新任 CEO 於員工備忘錄表示,將大裁 1.7 萬名員工,以減少成本支出。
摩托羅拉(Motorola)股價近日以450美元改寫歷史新高,它歷經多次裁員、縮編,最終走向拆分與出售,它是如何脫胎換骨,成為高科技安全產品領導者?
韓媒《每日經濟》10 日報導,三星電子啟動組織全面性重組,正在推進將研發人員全面部署到生產現場的方案,並決定關閉失去競爭力的 LED 業務。
日本 7-11 母公司 10 日公布拆分計劃,將表現不佳的業務拆分,並聚焦在超商經營,以應對 ACT 集團的併購攻勢。井阪隆一表態不想賣的原因是:
三星第三季業績公告,營收相比 2023 年同季度成長 274%。但營業利潤僅有 9.1 兆韓元,遠低於市場預期,三星對此罕見發布公開道歉信。
Panasonic集團2023年股價低迷,公司面臨危機。CEO楠見雄規祭出改革措施,讓各部門為公司業績負責,加快決策速度,並提升利潤。
美國星巴克(Starbucks)前任 CEO 納拉辛漢僅上任 17 個月就被換掉!星巴克危機換帥,背後問題可能比想得更複雜。其中之一便是儲值金:
2010 年初日本航空背負2.3兆日圓的負債、瀕臨破產,資遣1萬6000名員工。稻盛和夫花不到三年,就讓日航起死回生。
加拿大零售集團 ATD 有意收購日本 7-Eleven 母公司 Seven & i,美洲公司為什麼會想買日本企業?美洲超商龍頭為何提親 7&I 控股?
成立於1892年的跨國工業巨擘奇異公司(GE,General Electric),在20世紀末一度成為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然而,2018年它卻被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除名,標誌著它不再是美國重要的企業之一,為什麼會有這種戲劇性的殞落?
美國國會於2024年對航空製造公司波音(Boeing)展開聽證會調查,由於多起飛安事故都指向波音在製造設計跟管理上的疏漏,究竟波音能不能挽救商譽?
氣勢正旺的日本餐飲業,「關店數」跟「新開數」卻差不多高?找不到人、展店就受阻,營業額很難衝上去!丸龜製麵母公司怎麼解?
長達4年,韓國科技巨頭三星電子(Samsung)都不再提「世界第一」。根據《朝鮮日報》報導,過去十年間,三星電子的財報從充滿自信,到連內部都沒有信心。
日本個人麵包店正在悄悄消失!數量減少 630 間、來客比例跌破 5 成。明明個人麵包店的商品數也不少,為何在數量在減少?推測有以下 3 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