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正式發表了科技概念店,從店面的設計和安排,可以看出全家對於未來超商的想像。全家董事長葉榮廷強調,全家科技店的概念與一般人認識的無人商店,有本質上的不同,「冷冰冰的科技,其實也可以很有溫度。」
波士頓顧問公司根據 2013~2015 年的平均股東總回報(TSR,total shareholder return)分析了波動格外劇烈的 TMT 行業,看出在環境高速變動的情況下,股東回報前段班的企業都怎麼應變。
進入全球化、數位化、個人主義當道的 21 世紀,是否代表著工業逐漸消逝,大家不再走進工廠工作,改以服務部門或網路產業,為未來社會的主要樣貌?
速食巨頭麥當勞一直在升級線下門市的各種技術服務,比如自助點餐、行動支付等,但技術的升級並沒有減少員工的工作量,在許多狀況下,過於複雜的技術使得員工需要處理更多任務,卻沒有加薪或足夠培訓,許多員工選擇離職。
「大數據」似乎抽象模糊、可望而不可及,想要運用卻不知該如何著手。大數據真的有那麼神嗎?公司所擁有的客戶或營業資料,算是大數據嗎?該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料呢?
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在 2017 年底的展示會上,秀出一款研發中的 VR 應用程式。假如你計畫到美國優勝美地(Yosemite National Park)露營,想買個帳蓬帶去,只要戴上 VR 設備進入程式中,就能看到虛擬的優勝美地景象讓你「實地」試用。你還能架起它、進到裡面躺著看看空間會不會太小。
從榜單中看來,歐美依然是創新企業的重要發源地,佔了超過40個名額,而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首次擠進前50強,位居第10和第14位。
你如何理解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絕對不是一次性地「讓組織變得數位化」,而是要天天思考哪些部門、生意模式需要改變,不斷測試,為不確定的未來多做準備。
昨天在「從 XMind 轉移 Coggle ,比想像更好的中文心智圖同步軟體選擇」一文中,讀者提到我的工具文章通常不會只是功能介紹(當然偶爾還是難免),更多的是有我從需求出發的分析,以及親身體驗的應用心得,這也是我的推薦不同之處。
自從 2017 年 Alpha Go 打敗世界第一棋士後,人工智慧一詞就更常出現。目前,大家對於人工智慧的擔憂多過於了解,該怎麼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它?
蘋果公布 App Store 2017 年度精選榜單,從 iPhone 來看,年度最佳 App 是《Enlight Videoleap》、年度最佳遊戲《Splitter Critters》,不過從 iPhone 與 iPad 熱門排行,還能看出兩邊使用者的差異
光是看這些「營業數字」,絕對不足以精準掌握顧客需求、解決企業問題。
企業希望快速找到客戶,讓業績一飛沖天。這種求快的心理,讓他們以為大數據(Big Data)就是解藥。然而,過度依賴海量資料,不重視「行為脈絡」,資料很可能會變成廢料。
冬天到了,卻熱得像夏天;新型態的癌症疾病愈來愈多,症狀竟然都超出人的想像範圍,醫療上史無前例的個案持續增加...隨著不可預測的事情愈來愈多,「不確定性」在全球各個行業也逐漸造成恐慌。
數位化當道的時代,購物、叫車、訂票都可靠一支手機搞定,銀行的服務自然也不例外。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Richart金融部協理李雅婷指出,有一群高度依賴網路、App的年輕用戶,一直是傳統銀行難以觸及的族群,這也是台新另起數位銀行品牌「Richart」的出發點。
晶華酒店在剛落幕的台北國際旅展中,8天內創造了8200萬元的線上銷售業績,幾乎已經是很多品牌電商一年的營業額。而這還只是晶華這些年數位化發展的其中一部份成績而已。
實體通路展店或經營,早已不只有傳統的數據可做參考。透過更即時的資料蒐集,同時整合異質來源資訊,讓現代商業營運可以靠數據傳承下去。
這間網路甜點店,僅憑臉書訊息(Messenger)接單,人氣卻絲毫不減,最高創下單日營收70萬、一夜300多人排隊取貨的紀錄,不禁令人好奇,經營社群購物,真的那麼容易嗎?
2016年全球零售市場規模約22兆美元,但是來自電商的產值卻只占8.7%。可見電商發展了超過20年,人們對實體店面依舊情有獨鍾。
當全世界都在瘋自動駕駛、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的時候,台灣其實已經慢了好多步。不過,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指出,還有3個機會,台灣一定要把握住。
該銀行有200萬名客戶遲繳高達20億美元的信用卡債,但只有1000多位催收人員,寶貴的資源該如何分配?怎麼做才能提升催收人員的產值?
「掃描文件」是我在智慧型手機上常常使用的功能,不需準備一台掃描器,就能把工作或生活中許多「紙本資料」進行數位化整理。像是掃描書本、名片、講義、菜單、帳單等,都是我常用的情境。而可以幫助我們「掃描文件」,甚至掃描後還可以進行 OCR 文字辨識的 App 也很多!
星巴克在上周日宣布要關閉網路商店,未來將專注經營實體店面體驗,要將星巴克店面打造成一個「不能錯過的景點」。
為什麼,擁有全台3百萬會員的交友軟體Paktor,會想要切進「實體聯誼」市場?原來,他們能有效運用自己的單身資料庫,創造1成5的O2O轉換率。另外,再靠著資料庫數據配對,對打傳統婚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