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岡倒閉了,我會和大家一起去乞討。」「企業家必須先想五年、十年後會發生的事,才能做出正確決策。」「雖然這樣比較花時間,但如果他給員工答案,員工就永遠只是追隨者。」
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年度、季度計畫,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部屬很少可以一直保持在最初的幹勁,因此如何激勵他們維持最佳的工作狀態,就是能不能順利完成目標的關鍵。三位行為科學家拆解出不花大錢也不用威脅,就能激勵員工的小策略:
「該獎勵的都獎勵了,為什麼他的士氣還是沒有辦法突破?」曾聽過主管朋友有這樣的抱怨。職場中,有個常聽到的管理方法:蘿蔔與棒子(Carrot and Stick)。多數人在管理上,以為就只有蘿蔔與棒子兩種「方法」,但就心理學來看,其實重點在於
你是否曾經好奇過,和你做同樣職位的同事,薪水是不是也跟你一樣?或你的主管,薪水又比你高了多少?
忙了一天過後卻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面對明天的工作又毫無頭緒?其實,你做了很多,只是需要幾個好問題幫助你澄清思緒。
公司的同事小段面容愁苦,業績也明顯掉了一些,這和以往陽光積極及挑戰突破的形象迥異。身為心理師的我,直覺認為他應該發生了些事
個性不穩定、喜歡換工作、講也講不聽,說幾句就不開心、明天立刻辭職不幹,你可能聽過店長們抱怨年輕人的工作態度。但7-ELEVEn新北市板橋區縣東門市店長王珮穎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學,讓店裡平均年齡大多是八年級生的員工,往往一待就是兩、三年。
如何有效帶人、激發員工潛能,是每一位主管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是,幾乎所有的主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部屬的資質明明不錯,為何表現卻總是不如預期?是組織的制度阻礙員工的發展?還是主管本身的領導失靈?
大多數領導者相信,明智的決策來自於精確的資訊,因此養成了重視數據和事實的態度,在推動變革時,一味地提供硬邦邦的訊息,忽略了感性和人際因素,導致工作者雖然理智上能理解變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情感上卻仍不自覺地消極抵抗。
好的團隊一定有好的主管。好的主管能引出部下最大限度的能力。為此,有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也非做不可,那就是了解部下、熟悉部下。
我工作幾十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在創業,但是從工作滿一年起,我就當了主管,從管幾個人一直到管幾十個人、到幾百人。可是我真正體會到我是一個主管,而且真的會當主管,是最近20幾年前的事
員工是老闆的鏡子,鏡中的員工,其實是老闆的寫照,如果你期待員工處處以公司利益為念,就好像公司是自己的,那首先要問的是,老闆你做了什麼,是不是你也這樣做?
不管是進度有點緩慢、靈感有點卡住,或是一天有點累時,我們當然可以說服自己再撐一下,回家就能休息、娛樂,或是撐到周末就好。
「這份報告是怎麼回事?回去重做!」主管將報告重重地丟在小林眼前,一想到加班多日的成果卻得到這樣的評價,小林默默地撿起散落一地的報告...... 身為主管,其實你有更好的辦法鼓勵員工。齊藤孝在[《讚美
TED的18分鐘演講一直都是大家最喜歡的影音學習平台,內容範圍從科學到情感無所不包,《經理人月刊》這次整理了在TED平台上點閱率前10名的演講,讓所有讀者可以在通勤、旅遊或是各種閒暇時間,邊看邊學!
許多主管會受到過去的成長升遷經驗而影響,認為做對是應該,做錯要改正。而領導的關鍵是帶人要帶心,如果要讓團隊有成就感以及向心力,甚至讓團隊願意貢獻更好的點子,「說一句好話」是很簡單也很關鍵的動作。
對主管而言,激勵是一門藝術,尤其當公司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接下開創性的新任務時,要如何激勵哪些興致勃勃,卻又猶豫不決的適當人選,排除他內心可能出現負面的聲音,願意接下可能吃力不討好的任務呢? 這時主管
許多主管已經逐漸了解到,在激勵部屬這件工作上,金錢或物質的獎勵,成效終究有其限度,因此轉而從部屬的精神、心理層面著手,希望能夠留住部屬的人和心。 不過,如果你已經做到充分授權,也經常讚美部屬的好表現
「你如何激勵你的新創團隊並讓他們好好發揮?你如何創辦一間具有這種文化的公司?」這個問題最早出現在Quora問答網站上,創業家Michael Wolfe則回答了這個問題。 Michael Wolfe認
如果你認為領導者最重要的的能力是訂下願景、設定目標或是想辦法增加營收,那麼你很可能就弄錯方向了。知名作家Stephanie Vozza在《Fast company》網站上談到: >領導者最重要的事情是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指派員工任務?制定年度業績目標或是增加部門收入?若你的答案是以上三種,你可能還沒有找到領導(leadership)最重要的精髓與精神。 > 《Your
卡內基訓練的創辦人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曾被媒體問及,他工作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他回答,「我活得愈久,就愈有把握說,『熱忱』是成功的祕訣,也是鮮為人知的祕訣。」 為什麼他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