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上海徐家匯商圈的港匯恆隆北座新開了一家「星巴克臻選咖啡.焙烤坊」(Starbucks Reserve Princi Bakery Cafe)。這是除了「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 那個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全球最大門市之外,第一家單獨出售特調酒飲的星巴克。
甫開幕的微風南山以餐飲占比 45%、遠高於其他百貨商場而聞名,其中有多個首次於台灣或台北開店的品牌,不過,也有不少餐飲界的熟面孔。熟悉度最高的,應該是瓦城泰統集團一口氣在微風南山拿下 4 個店面。
有「小藍杯」之稱的瑞幸咖啡,靠著瘋狂補貼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在2018年1月到9月虧損高達8.57億人民幣(約新台幣38億元),本周更喊出2019年要再拓展2,500家新店鋪,超越星巴克(Starbucks)成為中國最大連鎖咖啡品牌。
王品集團旗下火鍋品牌石二鍋,去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在集團旗下 15 個品牌中,唯一營收連續 3 年正成長,2017 年淨利達 1 億 3000 萬元。回到 2014 年,被通知要接下石二鍋的群品餐飲副總經理的王益珊,面臨的挑戰可不少,除了母集團董事長更動,還有食安與漲價問題。
歲末年初的轉職季又到,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顯示,有 84.7% 的上班族考慮在農曆年前換工作,其中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業是最想轉職產業第一名,有三成的受試者都考慮換新工作。
面對數位時代,品牌可不能再固守舊有的思維了。比起廣告中的千言萬語,消費者更重視自己的實際感受。台灣知名行銷專業網站「Motive 商業洞察」許子謙、米卡就認為:「以前是品牌用一則廣告去跟消費者說:『我是怎樣的品牌。』但現在,是品牌必須做好一件事(或好多事),消費者才有可能感受到你是怎樣的品牌。」
肯德基是中國最大的速食品牌,然而 3 年前他們卻發現自家門市淪為中老年社交場所,感受到年輕消費者不斷流失的危機感,肯德基找來廣告公司安索帕,決定要做點不一樣的事。一千天的時間,他們讓肯德基門市數量從 5,000 家成長到 5,600 家,用一款 App 網羅了 1.6 億高忠誠度的會員,更創下史上銷售最佳的成績,2016 年母公司百勝中國還單獨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從「老人社交所」變成「被炸雞耽誤的科技公司」
人均消費比普歷時近一年半的裝修和配置,海底撈智慧店在北京中駿 · 世界城開幕了。海底撈在 9 月 11 日的上市前新聞發表會上就宣佈,將在今年年底推出智慧餐廳,10 月 28 日,這家位於北京中駿 · 世界城的智慧店,正式開始試營運。店鋪位於世界城 E 座 B1 層,面積超過 1600 平方公尺,共有 93 個餐桌,2 個包廂。平均每個人到店消費金額比普通門市會高 10%-15%
不論你是新創公司、老牌企業,已經是市場龍頭、或還只是街邊平凡的小店,所有產業的經營者,都擁有同一個不變的目標 ── 試圖找到使企業成長的最佳途徑。這看似老掉牙的話題,卻也是人們不厭煩的課題,就連全球跨國企業,也不一定做得好這點。
台灣超市市占第二的美廉社也宣布加入店型革命的戰局,全新品牌「Simple City Mart美廉城超」問世,將成為辦公商圈裡「有現做餐食的超商餐廳」。
昨日限時祭出大麥克買一送一活動的台灣麥當勞,由於原物料供應不及,再加上體恤員工辛勞。因此,今日只有百貨、賣場、學校、交通轉運站相關類型的餐廳,將視情形營業,明(2)日上午六時起將陸續恢復營業。
「我們根本沒想到會搭上快煮麵的熱潮……」訪談一開始,Kiki 餐廳總管理處營運經理李愛卿就開宗明義地說。早在 6 年前,創辦人袁光泉就一直在思考,一個成立超過 20 年的餐飲品牌,除了讓消費者來餐廳吃飯外,還能做什麼別的突破,讓品牌更深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裡?
過去 4 年來,每到中午 12 點,總會有個身影穿梭在各大百貨公司的美食街,觀察哪一家店最快客滿、各家餐廳的排隊狀況、帶位方式等,這些現場紀錄與外部情報,公布在每個月的經營會議上,全台店長一同討論值得學習及待改進之處。
今年 3 月,台灣食品業者泰山企業,宣布與 3 家手搖飲料店合作,包含 Comebuy、水巷茶弄、日出茶太,攜手推出聯名飲料。手搖店的經典口味,移植到包裝飲料後,消費者在超商就可以買到人氣飲品。
巨林美而美創辦人林坤炎過去有一個朋友住在現今台北市六張犁捷運站附近,那裡有一家麵包店叫做「美天美」,此外當時台灣也有很多店,無論是超市或賣皮鞋的都叫做「美而廉」,因此他就將這兩個名字結合在一起,美而美就這樣誕生了!
去年 7 月,85℃ 全球總店數破千家。在國際知名品牌顧問公司 Interbrand 所公布的「2017 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排名」中,也勇奪第 8 名,品牌價值達 4.04 億美元。相較 2011 年首次入榜時被鑑定出的 2.19 億美元,大幅成長了 84%。 品牌價值大漲 84%!85℃ 靠 4 招擄獲人心,讓顧客想「一去再去」 蛋黃哥、佩佩豬都與他合作!解析 85℃ 讓顧客想「一去再去」的祕訣
瓦城董事長徐承義宣布一個「大膽」決策──成立 100% 持有的子公司,引進國際化的餐飲品牌 Eggs ’n Things。
能輕鬆用餐的自助式烏龍麵連鎖店,在東京都內也日漸增加。取餐、回收都由顧客自行處理的自助式服務,就是這類店鋪的經營型態。在這些連鎖企業中,目前營運狀況最好的,就是目前仍在日本全國展店,也進駐到台灣的「丸龜製麵」。
Subway 計劃在今年內關閉 500 多家美國門市,與此同時,Subway 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將繼續擴張,計劃新開 1000 家門市,覆蓋英國、德國、韓國、印度、中國和墨西哥等市場
星巴克也要做得來速了?一位曾與星巴克合作的餐廳顧問表示,在提供這種服務的門市中,將近 70% 的銷售額都來自得來速窗口,只有一小部分顧客會選擇去店裡消費。
美國星巴克因爆發「種族歧視」的事件面臨公關危機。星巴克執行長昨發聲明,表示將於 5 月 29 日關閉全美 8000 間星巴克門市,為全美 17 萬 5000 名員工員工上一堂「種族偏見」課。如依星巴克近一季財報推算,一天不做生意星巴克將損失近 53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 億 5 千萬元)營收。
上個月,米其林正式發表《台北米其林指南2018》,「星級」餐廳瞬間成為熱門話題。不過,除了台北出產的米其林主廚,在和億生活集團旗下代理的 3 間一星餐飲品牌(合計 14 間分店),也能一嚐米其林滋味。和億靠著代理品牌加上自營商場「HOYII北車站」,去年就賺進 12 億元營收。
為什麼麥當勞是紅色,McCafé 卻是黑色?你是否注意到,超市的賣場入口附近,大多都販賣水果和蔬菜;餐飲店的入口也經常裝飾得富有季節感,或陳列色彩鮮豔的食材、海鮮及蔬菜?這些都是根據人類的深層心理所設計的行銷戰略之一。一般認為,人類會因為「色彩」而受到各種影響。
速食巨頭麥當勞一直在升級線下門市的各種技術服務,比如自助點餐、行動支付等,但技術的升級並沒有減少員工的工作量,在許多狀況下,過於複雜的技術使得員工需要處理更多任務,卻沒有加薪或足夠培訓,許多員工選擇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