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當個生意人。我也每天都在思考,作為一個生意人,應該賣什麼。做生意這件事,就是以公平的交易形式,賣出讓人覺得想買的或是有用的東西,更進一步說,只有當對方能從這場交易中獲得好處時,生意才能持續下去。
想要在眾多業務員中脫穎而出,先掌握「找到」、「早到」、「獨到」三原則,給客戶深刻的第一印象。如何「找到」客戶?這種「第一線」問題往往沒有什麼高科技的答案,其實不外乎:
大多數的業務人員都知道要產生最大投資效應,必須根據80/20法則做好客戶的分級,但要如何做好客戶分級,產生最佳的投資報酬率呢?我認為應該做好「全方位客戶分析」,包含以下四個方向:
成為業務課長的第一年,我煩惱「該怎麼做才能讓所有成員達成目標」。我的課員有七名,從比我年長的資深業務前輩到第一年做業務的新人,小組成員參差不齊。
我的產品明明很好,為什麼就是沒有人買?」產品上市後、打了廣告、還跑了促銷活動,銷售就是不見起色。事實上,有時候光強調產品本身的功能,並沒有辦法打動消費者,你可以試著從 3 個面向:用途、時間和訴求,改變行銷思維,不再靠折扣吸引消費者埋單。
有不少企業自己賣產品,沒有通路,更沒有深度配銷。比如,公司僱了十個銷售,讓他們賣產品,或者僱一百個銷售,再多加一個銷售經理。對銷售來說,只關心一件事情,就是賣貨。這是一種什麼模式呢?在這種模式下,怎麼才能把銷售變成虎狼之師呢?
社會上對內向型人士有一個極大的誤解。那就是他們輕信一種定論,認為看似文靜、柔弱的內向型人士,不適合擔任需要到處拜訪,與許多人接觸的「業務」工作。甚至許多內向型人士,也都這麼認為。
你的產品規格高、製作精良,但客戶卻各種嫌棄,問題到底出在你,還是客戶?這是趨勢科技(Trendmicro)1990 年初推出防毒軟體 PC- cillin 時遇到的問題,費心做出的產品,卻被客戶抱怨,「你們的軟體有 bug,不能用!」
台灣美食舉世聞名,而除了便宜美味兼具的小吃美食之外,最能代表當地飲食文化的食物,莫過於充滿濃濃台灣味的現搖手搖杯飲料。根據財政部之公開資訊,在 2012 年~2017 年間,我國手搖杯飲料市場整體銷售額、店家數目屢創新高。市場似乎一片欣欣向榮?從消費行為有何新發現?
企業如何善用內容行銷獲得潛在客戶?凱洛管理學院對B2B企業的最新研究,指出縮短業務及行銷差距的有效方法。研究人員從一份有關B2B公司應用內容行銷的研究中發現,線上研討會、白皮書及品牌部落格等數位內容,都是能帶來更多顧客的有用工具。比起需要親自參加的活動......
2018 年第 3 季,Google Play 的 App 下載次數,比 App Store 高出整整 2.5 倍,但賺的卻整整少了快一倍,是 2014 年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季,造成這「常態」的原因或許有三點。
過度 Push 是業務人員最常犯下的錯誤之一!如何讓客戶感受到你服務的親切與積極,但卻不會形成對客戶決策的負擔與困擾,這就是跟進一個客戶時最重要的拿捏。
講多了所謂對後端的「專案管理」,這篇文章來討論對前端市場與客戶的「銷售策略」。我的角色不是業務,這篇文章的討論將會著重在產品經理(或有些人會說這像 product marketing 的執掌),在將產品推到市場上的時候,怎麼找到產品定位與市場策略。
怎麼讓消費者變成你的宣傳大使?今年 3 月,在 Instagram 上有一個有趣案例。眼鏡品牌 OWNDAYS 推出「#Followers Discounts」活動,玩法是這樣的:你擁有的 Instagram 粉絲數,每兩人可換成 1 元現金回饋,也就是追蹤人數愈多,獲得的消費折扣愈高!
提到可口可樂,一般人都會想到「全球大品牌」、「高知名度」、「到處都買得到」。確實,以台灣市場來說,可口可樂的氣泡飲料部分,去年 11 月起市占率超過 40%;無糖茶飲從去年 4 月起穩坐市占率第一;果汁類也保持領先。
你是一家公司的業務主管,手下帶了 10 個業務員,每位業務負責 120 位客戶:5~10 家大型客戶、10~15 家中型客戶、100 家小型客戶。每次在定年度目標時,你都在想,該怎麼預估業績呢?
推出新的產品,對於不希望落後對手的科技公司來說非常重要,但這並不代表能輕易從中獲利。最大挑戰之一是「預測新產品的需求」。如果過於樂觀,將會讓倉庫堆滿庫存,要是低估需求,則會讓顧客空手而歸,或是得付出巨額的急件運送費。
產品部門主管 Emma 剛掛上電話、手機又立刻響了起來。反覆打電話進來的是來自兩個不同業務單位的主管,不是催促新產品上市時程,就是抱怨現有產品的功能與價格,但卻沒有哪位業務主管能回答,既有的產品還有多久能賣完?
作為一個業務人員,如果沒有你的允許,沒有人可以看輕你。我常看到一些業務人員用過分的低姿態去接待客戶。謙卑當然是好的,但是過分的低姿態卻是沒有必要的,甚至還是不適當的。
「您好,我是 XX 公司的專員 Alex ,想跟您介紹一下……」「不用了,謝謝。」 Alex 跑業務時,最容易遇到的狀況就是被客戶「秒殺」,連把話說完的機會都沒有。再這樣下去,業績又要墊底了,肯定會被罵到臭頭。 變身成交率 99% 的業務!問客戶 4 個問題,他會更願意聽你說話 好不容易見到客戶,他卻不聽你說?談這 4 件事就能留住他! 與客戶見到面,第一句話該說什麼?超業都在聊的 4 個話題
公司大客戶如果只有負責的業務清楚,那麼這個客戶是這位業務同仁所擁有而不是公司。小心「資訊壟斷」成為公司經營的危機!
近期業績沒有起色,逼得 H&M 用起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希望借助大數據的力量力挽狂瀾。H&M 開始打破其長期以來在各地門市保留相同庫存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演算法為每家門市訂定不同的銷售計畫。
曾是台灣電商龍頭的東京著衣,前幾年因為經營權易主、內部連年虧損等風雨,2016 年 10 月被併入創新新零售集團(前身為久大資訊),接下掌舵重任的總經理凃靜婷,一上任就得面對不少挑戰。
在銷售過程中,「接觸客戶」往往是壓力最大、最讓人感到焦慮的環節。然而,銷售的成敗與接觸客戶密切相關,業務人員與客戶成功的第一次接觸,不僅是雙方下次再見的橋梁,更可能就此打開人脈,帶來更多銷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