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智慧型手機造就黃金時代的 HTC,21 日與 Google 的交易案落定,未來的品牌路,能不能越走越明朗?
Google和宏達電宣布簽署超過300億的合作計畫,絕對是今天財經新聞的頭條消息!
併購消息謠傳多時,終於獲得證實。宏達電(HTC)今(21)日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與Google共同宣布簽署協議。根據該協議,Google將延攬原參與打造Google Pixel手機的HTC成員加入Google,此外,HTC也將其智慧財產權非專屬授權予Google使用。雙方預計於2018年初完成協議,而宏達電將於這次交易收到1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30億元)的交易價金。
食品業巨頭雀巢宣布,將收購有「咖啡界Apple Store」之稱的藍瓶咖啡68%股權,隨著雀巢進軍精品咖啡市場,藍瓶也期待能與星巴克抗衡,但獨特的品牌風格是否會因此改變,也是外界關心的話題。
蘋果(Apple)的智慧型手機iPhone10年了,沒人會否認,這項產品扭轉了人類的生活,開啟了一個時代。
蘋果於iPhone問世十週年的時刻,盛大舉辦新品發表會,除了揭曉小幅升級的iPhone 8/8Plus之外,也壓軸發表十週年款「iPhone X」,採全螢幕無邊框、無Home鍵的設計。
第一品牌有一定的堅持,但也容易產生「我說了算」的自我認定,忽略了身邊的對手正在崛起,而失去寶座。
小蝦米扳倒大鯨魚,是人們最愛看的故事典型之一。問題是,這樣的情節固然熱血,實際上該怎麼做?
新零售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數據、科技、雲端等科技變化帶來的消費轉型。企業想要從線上、到線下,都緊緊抓住消費者的目光與荷包,探索「顧客旅程」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當我們想定義一個「成功」的經理人或管理者時,通常都會有些「迷思」,認為想要像他們一樣「成功」,就得照本宣科、用一樣的管理方法做事。 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哈佛商學院網絡學習計劃HBX執行董事派翠克.馬蘭(Patrick Mullane)整理出5個我們對管理者最常出現的「幻想」(或迷思),以及與它們對應到管理現場的「真相」。透過這些對照,馬蘭也給予相等的建議,告訴你其實真正的「管理」,究竟是什麼。
你的公司有在制訂長期計畫嗎?如果有,是如何進行的呢?教科書總教導經理人要「以終為始」,先用各種策略工具擬定長期目標,再反推當下必須做到的事。然而,當你照表抄課後,很快就會體認到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當市場趨於飽和,產業陷入不斷地削價競爭,企業應該如何保住命脈、轉型成功? 如何擺脫削價競爭、開拓新市場?解析「藍海策略」的 4 個關鍵步驟 如何擺脫削價競爭、開拓新市場? 4 個思考方法,幫你找出下一片藍海 市場過度競爭,企業如何再獲利?4 個作法,幫你找出下一個能賺錢的市場! 如何同時做到降低成本、發展差異化?一堂太陽劇團的行銷管理課
企業還能憑什麼拿下十年後的市場?答案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
1995 年,皮克斯第一次推出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就獲得奧斯卡獎,後來推出的作品也都不斷稱霸美國票房,但誰能想到,一直到 1994 年底,皮克斯還處於連年虧損,得靠賈伯斯開出個人支票救急,燒光了 5000 萬美元的財產
現在家電業界中的低價戰爭十分激烈,電扇當然也無法倖免。然而,在眾多低價的電扇中,卻有一台價格超過三萬日幣仍賣到缺貨。因為...
全日本的美容院高達二十三萬家,數量甚至超越了便利商店。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QB HOUSE 捨棄了多餘的服務,快速地攻佔市場。然而,為何既有的美容院或理髮廳沒有選擇提供同樣的服務呢?十分鐘一千日圓的 QB HOUSE 為何沒有競爭對手?
這40年當中,台灣國民所得從千元提升到兩萬元,科技、市場的變化極大,中國崛起、企業規模幾乎級數成長,全球企業競爭態勢也不可同日而語,但「企業」的本質有沒有什麼變化?
不是打造眼鏡,而是打造「需求」。以不需有度數眼鏡的人為目標客群,拓展出了全新的眼鏡市場。JINS PC眼鏡與名為「藍光」的敵人一同登場,大幅提升被民眾接受的可能性。
成長與擴張,會有什麼樣的風險?我們常看到擴張太快的連鎖品牌一開始很風光,半年後各地的店卻倒得一片糊塗。是不是當集團規模變大,就必然失去某些東西?那要怎麼在擴張和成長之間取得平衡?紐約最受餐廳「聯合廣場(Union Square Café)」創辦人丹尼.梅爾(Danny Meyer)的經驗可供參考。
統一集團昨日宣布將上海星巴克全權交還給美國,台灣星巴克未來將由統一獨立經營。消息一出,不禁讓大家納悶,為什麼統一要把上海星巴克這個金雞母拱手讓人?
為何老闆會做看似「很笨」的決策?公司的策略都是怎麼來的?任何工作者都該具備的策略思維。
14年前,它是誕生於台灣夜市的本土咖啡烘焙連鎖品牌;14年後,它讓美國市長親筆簽署公告品牌日,它憑的是什麼?
要進軍新市場、差異化產品、深耕舊客戶或異業合作,究竟企業的策略方向應該如何選定?
「太過異常。」日本媒體如此形容家具品牌NITORI 從1987 財年開始,過去連續30 年實現銷售額和利潤雙增長的業績表現,尤其是考慮到這期間日本經濟的各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