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上市櫃公司提升基層員工薪酬,金管會要求全台上市櫃公司修章,明定以每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替「基層員工」加薪或分派酬勞。
根據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分析,2025 年最急缺人才的五大熱門職業分別是職涯教練、資安工程師、社群小編、再生能源工程師與 AI 機器學習工程師。
根據路透報導,星展集團執行長高博德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 3 年裁撤 4,000 人,原因是預料 AI 將日益取代人類執行的工作。
近年來,日本的年輕勞動力迎來薪資上漲潮。然而 50~54 歲年齡層,薪資不增反降,下降幅度達到 3%。而這群中高年勞動者正好是日本的「就業冰河世代」。
《金融時報》公布 2025 年全球 MBA 排名,美國華頓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商學院,位居一二,前 7 名中的另外 5 所學校,都是歐洲學校。
根據 yes123 求職網 2025 年最新調查,台灣勞工的「薪情」依舊低迷。高達 92.1% 的上班族對目前薪資待遇「不滿意」。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薪資統計,113 年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 3 萬 7274 元,年增 3.29%。
台灣藝珂發布《2025 薪資指南調查》,收集來自全台超過 2000 位科技業、醫藥生技業、金融業等雇主與人才的意見回饋,揭露企業人才需求及薪資動態。
在 2025 年伊始的短短數周內,矽谷已有 19 家科技公司裁員 5200 人。員工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不知道下一波裁員是否會波及自己。
麥肯錫2025 AI工作報告出爐:企業高層普遍低估員工對 AI 的應用程度,並且與員工對 AI 的使用現況存在落差,可能影響 AI 的發展速度。
根據裁員追蹤網站 Layoffs.fyi 統計,2025 截至目前,已有 31 家科技公司裁員,涉及超過 7,000 名員工,且裁員不僅限於微軟。
補班日不用上班!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緯創(3231)、仁寶(2324)、金寶(2312)宣布 8 日補班日不補班,讓市場眾人感到羨慕不已。
「安靜離職」、「躺平潮」⋯⋯早在2022年,職場上掀起一股對組織不滿的無聲抗議,一方面對於奮鬥文化質疑,另一方面是不想為工作失去生活。
到了2025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成員國的勞動力有27%是Z世代。愈來愈多企業在管理時,為了讓跨世代團隊順利運作,傷透腦筋。到底該如何拿捏分寸?
Google 近期宣布,針對 「平台與裝置」部門推出 「自願離職方案」。部門目前擁有約 2 萬 5000 名全職員工,但尚未明確表示有多少人符合方案。
104 人力銀行數據顯示,職場新人薪資雖然平淡,隨著專業和職務年資增加或「做到最好」,老鳥薪資彈升逾 70%,並公布前 10 大年薪中位數產業排行。
Z 世代因家務技能缺失,每年花費約 1300 英鎊聘請專業人士完成簡單修繕,如換燈泡或掛相框,租房文化與經濟壓力也加劇 DIY 能力下降。
2025 年企業最愛大學排行榜揭示台灣高等教育在少子化與 AI 熱潮雙重衝擊下的轉型,調查顯示企業愈加重視畢業生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與抗壓性等能力。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今年度的未來工作報告,各家企業預期5年後大數據專家、金融科技工程師等職位需求將快速成長,同時職場所需的技能也會大幅度改變。
彭博 14 日報導,Meta 將依據業績表現裁撤約 5% 員工,並於 2025 年招募新人填補職缺。佐克柏在最新內部備忘錄表示,將提高績效管理標準。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蛇年農曆年後有高達 95% 的上班族透露「想換工作」,創下 16 年新高。
許多人趁著年後轉職潮,想前進金融業。目前各大金控招募需求人數、職缺類型、薪資,以及 2024 年終是多少呢?
彭博產業研究 9 日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逐漸取代人類任務,全球銀行業將 5 年裁員會高達 20 萬人。
你的履歷必須在第一眼就抓住目光,擁有豐富的科技業招募經驗的前 Google 面試官教你如何從初次投遞履歷到最終面試提高錄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