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財務報表的損益表可以觀察企業的營收變化趨勢,比較同業間營收成長的相對表現,可以看出一間企業的韌性,也能看出營收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回想臺南阿堂鹹粥事件,大部分焦點都落在虱目魚的原物料價格,但餐飲產業結構上「脆弱的損益表」是一切的主因。為什麼?從餐飲業的 3 個基本結構與特性說起:
豐田有各式各樣的視覺化方法,他們藉由對事務部門導入「大部屋法」讓資訊透明化、提醒團隊目標為何,成功降低成本。
開發金董座為11 年來首度未發股利致歉:「抱歉,讓大家失望了」金融股 EPS 高是否等於保證發放股利?獲利下降股利會縮水嗎?一文看懂金融股股利怎麼來?
公司內某部門業績未達標,財務跑來跟部門主管說,希望刪減預算。部門主管拒絕:「年度預算是去年通過的,沒有刪減的正當性。」遇到如此僵局該如何解決?
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在去年大砍7000名員工,首度轉虧為盈繳出獲利成績,近日宣布 3 月 31 日前到職的員工今年 7 月將加薪 5%。
薪資不斷上漲,同時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雇主們不約而同地提高薪資背後的目的除了提高招募誘因,也有可能是「薪資-價格螺旋上漲」的現象。
應收帳款周轉率是評估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等於營業額除以平均應收帳款餘額,可用來追蹤帳款回收的狀況。應收帳款無法回收怎麼辦?周轉率愈高愈好嗎?
全球科技股商機爆棚,ChatGPT 開啟人工智慧技術復興,電動車持續火紅,關鍵技術都來自半導體。投資人可搶先布局半導體 ETF,優先掌握相關利基產業。
巴菲特 95% 的資產,都是在 60 歲後才獲得的,正說明了複利需要透過時間,才能讓這股力量發揮到極致。光是比別人早開始,就有巨大的差異!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昨日首度向股東說對不起,他說,富邦已經學了全台灣企業界風險控管最嚴重一課,會謹記教訓。
巴菲特雖然獲得「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的美譽,但買下波克夏,其實是他投資生涯的一次失策。為何股神說應該要買下「火腿三明治也能當老闆」的公司?
麥當勞、肯德基都喊漲!然而全面漲價恐怕會丟掉顧客,餐廳業者如何以分批、分時段的「動態定價」挽回流失的老饕?
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吳安妮從管理會計延伸出AVM作業價值管理系統,成為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國際傑出會計教育家獎」的研究者。
一個超市職員努力把架上便當賣完,不僅沒被嘉許,還被總經理責罵!就會計觀念而言,商品賣不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商品銷售一空,也是同樣可怕。
媒體經常踢爆大企業避稅,但企業總會義正嚴詞地用節稅來反駁。避稅和節稅有什麼不同?只差在前者涉及不道德的省稅方式。以下介紹企業財務長常用的省稅招式。
聯準會 (Fed) 週三 (21 日) 結束 9 月利率決策會議,一如預期宣布調升 3 碼,如何影響就業市場、房價、股市?
Payscale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的薪資低於市場水準。團隊間知道彼此薪資,真的能讓員工不再「想像」、解決留任的問題嗎?
金管會說因為台灣壽險業還沒有接軌會計準則 IFRS 17,才導致壽險業淨值腰斬、南山人壽母公司差點下市。到底什麼是 IFRS 17?
企業併購,交易金額動輒上億元,公司也未必有那麼多現金,這時候就得靠融資了。借鏡企業融資,「借錢」也可以幫助個人創造機會?
宏碁(Acer)旗下「最懂地端的雲端公司」之稱的小金雞宏碁資訊,預估在第 3 季完成掛牌上櫃。為什麼這些企業都想要上市櫃,上市櫃有什麼好處?資誠分析:
靠燒錢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蝦皮母公司大裁員、停止招募,專家認為補貼、虧損營運的方式將失靈。這也是給經理人的一響警鐘:
地球暖化持續嚴峻,世界各國都力拚達成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抓住「碳錢」商機,新能源概念股、國際碳權ETF、基金怎麼買一次看!
S&P 500 指數 20 日盤中一度跌入所謂的「熊市」,這意味什麼?熊市所帶來「艱難的時期」會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