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成都公交(大眾運輸)集團的多事之秋。新執行長臨危受命,必須改革,他是怎麼做的?
羞辱式領導,是最差的管理方式,沒有之一在網路上常看到很多人面試業務、客服等職務時,會碰到所謂的羞辱式面試,可能對你做人身攻擊、挑戰你的價值觀、面試過程問些極為低級的問題
有「太陽能教父」之稱的左元淮博士,讓茂迪從一家生產電子儀器的小公司,蛻變成為台灣太陽能龍頭,並一度登上台股股王寶座。在公司規模顯著成長之下,左元准致力於將公司獨特的文化制度化,孕育出關懷、績效兼具的幸福企業文化。
政府是台灣最大的公司,也是標準的科層系統,面對新時代的挑戰,過去的官僚制度顯然跟不上時代,在這樣的大系統中,如何進行組織變革呢?
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發表2017年度股東信,指出企業持續創新的關鍵,在於保有「第一天心態(Day 1)」,包含以客戶為中心、不被工作流程綁架、盡早跟上新趨勢,提升決策速度且同時保有品質。
企業願景經常淪為空泛口號的例子,甚至招來「反激勵」的結果。但其實,美國太空總署(NASA)早在1960年代就找到解法了。
無印良品創辦人田中一光認為:「雖然為了贏過別人而消費,最後會使社會趨於繁榮。但為了贏過別人而消費,卻失去了消費的初衷。」所以無印良品從不思考商品該如何創新,而是觀察人的日常生活,從中找出真實需求,再以極簡的理念發展創意。讓消費者買得沒有負擔,卻因為滿足需求而帶來小確幸。
人力資源管理的政策方向會引導員工的行為,失衡的人力資源管理,會塑造出失衡的員工,造成他們普遍安於短期的小確幸、不具創意和創新的精神、過於現實而缺乏理想性、物質主義掛帥、精神嚴肅而態度鬆散、缺乏敬業精神、競爭遠大於合作等等。
以前曾經聽過一位企業主長輩說,要做一個好的領導者就必須fire過人,當時覺得這太殘酷了吧,後來自己當了主管就有深深的體會。
根據104資訊科技和Yes123求職網統計,有13萬名工作者在農曆年前騎驢找馬,占全體求職人數逾4成。雖然站在工作者的立場,現在不乏為轉換職涯的好時機,但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卻是個大傷腦筋的時刻。
根據NHK等報導,去年起多個日本餐飲品牌都漸漸減少提供24小時營業的店,其中擁1,300間分店的Gusto(ガスト),其中將有逾200間取消通宵營業安排。
許多高手或專家進到一間新公司後,不見得每個人都能發揮出原先 100% 的戰力,這與能力多半無關,更多問題是出在適應上,適應文化、流程、人,在這新環境的每件事情都在衝擊著自己。有經驗的老鳥,在進入新公司的前三個月大多不會有太大的舉措,而是
Google無人車專案在去年面臨員工離值高峰,當時原因眾說紛紜,最近有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原因可能跟豐厚的薪酬體制讓員工缺乏企圖心有關。
為什麼日本人以過勞聞名?為什麼科技發達後,工作卻更多,事情還是做不完?年輕一代對工作的想法不同了,但社會風氣為什麼沒有改變?
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提出「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兩項概念,套用在企業上,將影響組織文化和發展。
許多矽谷的科技公司都有規劃「午睡時間」,但實際上有多少員工真的會睡午覺呢?
作為《財星》2016 最佳僱主第一名的 Google,人工高、福利好,在 Google 美國矽谷總部工作,相信是不少人的畢生夢想。但事實上,當中的地獄辛酸事,又有幾多人了解?英國 Business Insider 就整合出多位曾於 Google 任職的員工留言,揭示 Google 不知為人的工作實況
根據《Recode》報導,Facebook執行長佐克伯對洩密者絕不寬待,最嚴重可能遭開除。不過前員工表示,最大的因素還是來自同儕壓力。
28日晚間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Dentsu)社長石井直,公開宣布將因2015年12月員工高橋茉莉過勞而自殺的事件,引咎辭職。在該場記者會上,石井直對員工、員工家屬,以及日本社會致上深深歉意。
鼎泰豐明年除夕夜與大年初一全台分店休假,讓數千名員工能回家過春節,為台灣服務業開了指標性的一槍。
無論是哪一種彈性制度,無非是希望勞資雙方能一起營造彼此都能滿足的工作環境跟條件。最近,甚至有企業針對特定條件的員工,例如有年幼小孩,或需要照顧生病的家人的員工,提供週休3日的選擇。
想要完全讓員工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人力資源部門提供休假制度、彈性工作排程等多元措施恐還不夠,更需要直屬主管的配合,因為育嬰假、在家工作的申請,都必須獲得直屬主管的同意,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在日本職場打滾多年,談到社交這方面,我對他們「辦宴會的哲學」特別有感。每到新人進來或人事異動的季節,總是少不了迎新送舊會,還有年尾的忘年會(類似台灣的尾牙)或年初的春酒,都是日本居酒屋或餐廳的旺季。
2016年,iPhone7不負眾望地打破iPhone6的預購記錄,而蘋果身為全球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從企業老闆到商學院的學生,都把蘋果當作目標及榜樣來學習,但大部分的分析都是由公司外部人士猜測蘋果的策略及優勢,鮮少從內部員工口中了解蘋果是怎麼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