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個故事。小主管在會議上提了一個想法,只是概念、不是成熟的產品企畫,想聽聽大家意見。大主管劈頭就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前我們也做過這類型產品,你做這件事有效益嗎?」
最近一個整理調整中的團隊主管,向我告白,他可以為這幾年的業績不振負責,引咎辭職,請我不要心慈手軟,持續支持他、給他機會。他的一番話讓我非常生氣,他浪費了我疼惜他的一番苦心,也陷我於進退不得的絕境,當然也引來了我對他的激烈責難。
服務客戶只有一個準則:別讓他們感覺自己像個白癡!無論你認為他真的有多白痴!乍聞你可能會不以為然,但不少人往往都是在不經意中說出地雷語句,惹惱對方。
無論你是企業雇員或是自由工作者,在當代的職場裡需要更多其他領域的人,讓你迅速吸收需要的異業資訊,透過不同的視野挑戰你可能守舊的觀點。美國人力招募網站 Amplify 創辦人 Lars Schmidt 建議,工作者需要在人際網路裡齊備以下 4 種人,幫助你維持走在產業潮流之中:
想跟老闆提加薪,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比較好嗎?《人際關係占星全書》針對這個情境,說明了 12 星座老闆的加薪風格。想提加薪時,不妨參考老闆的星座行事,相信會讓你談事情更順利,事半功倍!
有些主管會將指令包裝成溝通,例如找大家開會,說要商量某件事是否該進行,其實已經決定要做了,這不是溝通,頂多叫做試圖展現尊重。也有些部屬把意見提出後期待上司或公司得全盤接受,不然就擺爛,這也不是溝通,是任性。
無庸置疑的是,不論做的好或不好,老闆都是公司的核心,他決定了公司的步調、為公司樹立文化。但可以肯定,如果老闆是一位工作狂,員工可能就不太好受了。究竟是要以老闆為榜樣,學習他的工作精神呢,還是要冒著被視為懶散者的風險繼續做自己?
某天,一個主管與我分享,他因為上了某堂領導力發展的課程後,體會到正向溝通的重要性,開始學著避免當面批評部屬的失敗、錯誤和缺點。提醒自己要改為常常肯定部屬、讚美部屬,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提升工作績效。不過這段日子下來,感覺好像沒有什麼用?
信任,是建立團隊的基石,所有的領導力皆來自信任。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有效領導的最終要件,就是贏得『信任』,否則永遠不會有追隨者。」
在職場上,能明確有力地向他人表達想法,是一項關鍵的技能。但我們往往因為其他更緊迫的事情,而忽略要磨練簡報、提建議的技巧。學會準備商業簡報的 4 個關鍵步驟,別讓準備不足破壞你的好點子!
在工作中,誰都會有以後也想繼續往來的對象,因為彼此氣味相投、覺得對方不錯、對方覺得你不錯等,理由有千百種。這種情誼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的,而是在於雙方人馬的心思意氣相投。
直屬上司跟大主管時常意見不合,但是仔細想想,兩人的做法各有利弊,沒有誰對誰錯,夾在兩者中間的員工,到底該聽誰的?
我的公司整體表現還不錯,但自己待的部門發展性較差,對公司來說又算成本部門,沒什麼發言權。不過,因為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我暫時還不想換工作,只想在公司內部轉調,該怎麼做才會成功?
前一陣子跟一個年輕朋友相約喝下午茶。他原本是我們公司的同仁,離職以後去了一家企管顧問公司任職。一開始狀況挺不錯的,憑藉著之前的人脈,成功拿到了一些教育訓練課程的訂單,聽他說公司業績不錯,我想他應該很快就能站穩腳步。不過一兩年以後,輾轉聽到了不太一樣的消息,有一天收到他傳來的節慶問候簡訊,想了想,就直接約他來喝個下午茶,聽聽他最近的工作狀況。
與我共事過的人,不論是我的老闆、同事或部屬,大概都會認為我很願意溝通,同時還很不害怕衝突(confrontational)。因為在我第一份工作時,就有幸見證到健康衝撞(constructive conflict)的力量。
在你原創、分享或純轉發的資訊中,有多少是毫無意義的口水或是自言自語?有位北大畢業的高材生,現在有收入豐厚的工作,但他除了幾個特別要好的朋友外,其他的聯絡人很少。
遇到團隊關係非常緊張、衝突無法獲得解決、有人自覺不被了解、你覺得自己不被了解,透過這5個步驟,可以有效化解衝突。
為了在社會上生存,與主管保持良好關係是很重要的事。但是,如果主管總愛自以為幽默,盡說些刺耳、調侃的話呢?
當你每天為了完成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時,看到同部門的同事悠閒在一旁滑手機、翻雜誌、或是與人聊天,必然讓你覺得很不好受,畢竟同事的工作產出也將連帶影響整個部門的表現;但若貿然上前勸誡對方,又容易有越權的疑慮。究竟該如何巧妙的提醒同事「該開始工作了?」
A 默默進行的專案,老闆一直都不看好,但在和客戶談合作方式時,對方要求老闆出面才能談定。千拜託萬拜託老闆出門、跟客戶談完後,他卻覺得好像前景不錯,請 A 接下來的進度都要 CC 給他,還說願意盡量抽出時間,一起去拜訪客戶。
許多人在職場上會遇到所謂「亂搞的老闆」,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一意孤行,最後你的解法可能是拖拖拖陽奉陰違,或是更糟的,工作厭世覺得自己有個愛講幹話的慣老闆。許多人問我的是,如何說服老闆,或是如何自我調適,我想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
公司口口聲聲鼓勵創新,但員工主動提出改革,卻又以人力、資源不足延宕提案,甚至請員工先做出成果,再談下一步。想創新卻孤立無援的員工,該如何找到援手,把自己的點子變成「大家」樂意參與的事?
眾所周知,想擴大人際關係,社會活動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強關係或是弱關係,都需要透過一定的社交活動來增加聯絡人,擴大社交網,建立新的連結。最重要的是,在合適的社交活動中,我們能與別人聯絡感情,加強互動,得到人們的關注。這樣才能長久地接聽這個世界新的資訊,得到人們的幫助。
工作上到底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很多人都認為做人比較困難卻比較重要,因此初入職場就想要學做人,卻經常事倍功半。我認為在不同的年紀、職位,所要專注的先後順序就要不一樣,才能循序漸進、學到心法。 做人 vs. 做事,哪個比較重要?菜鳥、中階、高階主管要在乎的事不一樣 升遷成主管,要多花點時間學「做人」!談領導者最該在乎的事 為什麼做事容易、做人難?沒有 SOP 能參考的挑戰,才是對主管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