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不是一個新流行,卻是一股愈吹愈強的風潮。行銷人該怎麼抓住療癒的趨勢,為品牌建立與消費者成為朋友的機會?
《場景行銷模式》指出,現今的行銷任務必須盡可能找出消費者每天提出的大量問題,並在那些時刻幫他們找到解方。
全球43%工作者因疫情感到壓力,工作者開始面臨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與心理壓力,企業領導人可以從過去一年來,國外企業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消費者因疫情切斷習以為常的社交與群聚行為,也有不少企業施行在家工作或輪班制度,降低染疫風險。當人們長時間在家中工作和生活,消費行為會有什麼改變?
人不是理性的,因為大腦的處理系統分為意識和潛意識,而潛意識人不能控制,卻又處理外界99%的訊息。因此,人的行為大多時候是被潛意識操控,而不是.....
這一波疫情對於民眾的生活帶來哪些衝擊,消費的行為又有哪些轉變?東方線上調查發現,實體通路拜訪全面減少,連超市、超商消費者去的意願都變少了。
疫情期間,業績不好怎麼管?公司人事凍結,你敢開除績效差的員工嗎?世道愈不好的時候,團隊問題愈會浮現,這也是考驗領導力的最佳時機。
這幾年陸續有些客戶跟我討論「雇主品牌」的執行方式與傳播策略,聽過幾位人力資源負責人的需求與想法後,我想這是個好機會分享關於執行「雇主品牌」的觀點。
漢堡王執行長黃耀忠表示,漢堡王形象一直是走好玩、率真的風格,因此嘗試行銷也要「有趣、大膽、」,只要不違背性別、種族、宗教等大方向原則嘗試就好。
暢銷商品是如何打造的?暢銷書編輯柿內尚文表示,行銷本質是找出產品的真面目,把人們心中「看不見的心理現象」一語道破,創造相應需求,產品就能大賣。
一窺開架保養三年趨勢!個人用品店與網購將成黃金交叉?肌研與OZIO逆風成長的關鍵因素
你的產品或服務要成功,就需要想出是什麼能在對的時刻提示你的顧客,但App、email、簡訊等通知,只會愈來愈沒人看,企業該怎麼辦?
CSR、SDGs、ESG 等流行字眼,企業朗朗上口。台企或外商都將 ESG 做為企業經營最重要的關鍵字,絕不只是炒話題,更是商業與品牌的具體策略。
從事行銷傳播,不要陷入效率泡沫 (efficiency bubble) 的迷思,而放棄產出真正有效果的廣告。為此,奧美總部給了 RED 三要點:
疫情警戒來到第三級,如同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發之初,大眾的擔憂引發一波搶購潮。疫情之下,哪些商品成為熱門首選,又是哪些商品遭受重擊?
IBM發佈了《2021年 CEO 研究》,調查全球3000位CEO,歸納出企業經歷疫情之際應該強化哪些能力、學習哪些教訓,培養出關鍵競爭力。
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除了雞蛋、牛奶等食物之外,就連衛生紙也成了熱銷商品,甚至有人為了搶買而大打出手。
超市播放的音樂,原來能促進銷售,晴天的時候,人們願意給更多小費!行銷人如何運用五感,擴大營收?
客人來到店裡買了產品,你請她加入會員累積點數,她填寫了會員資料。你一定想知道,她後續有再買嗎?怎麼樣才能讓她回購?CDP顧客數據管理平台可以幫到你。
網路上可以找到不下數十個指標,來評估你的行銷活動是否成功,但我最關心這6個:流量、曝光、參與、轉換、每次互動成本、毛利指數。
「反正我很閒」去年還是訂閱數不足 5 萬的YouTube頻道,一年內粉絲數已突破 60 萬。金士頓抓準機會,與他們做了第一支業配影片,這是好的合作嗎?
科技間接促成了品牌們修改 logo,扁平設計、無襯線字體逐漸取代那些漂亮獨特的擬物化設計、手寫體 logo 設計。
在激烈的網路女鞋市場中,2020 年台灣網路女鞋品牌 D+AF 以近 5 億營收、50 萬雙銷量成為龍頭,全球累積破百萬會員數。
卓越的企業如何保有韌性,才能在受衝擊的時候,受損較小、更快恢復?解構「韌性」這個能力的背後,組織有6大任務必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