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都要做不同決定,好比是否要投入學習一門新技能、該不該離職、要不要結束一段關係。這些決策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每個層面,也決定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進行超過 1000 次面試的 Google 工程總監表示,不分經驗,多數求職者其實都會犯下相似的錯誤、出現 4 個最常見的面試盲點。
想當自由工作者,但還在擔心辭職後再也沒這麼好的機會?是因為我們將事情簡化成二元論,若試著切換視角,或許能在迷霧之中,找到潛藏的第三條路。
台灣求職網 yes123 在 2023 年的調查也發現,高達 92.6%受訪者表示,有成為「斜槓族」的意願。專家推薦!4 種斜槓工作,時薪上看千元
退場時,是否願意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才是一個人的素養之所在。那是一個人的選擇,更是一個人的格局。
我喜歡回答學生們的發問,因為大家所提出的問題,不正是我當年橫梗在心口的疑問嗎?若是我有機會面對當年的自己,我會給這位剛畢業卻徬徨的新鮮人 5 個建議:
中年危機的根本原因不是年紀,而是對於環境與心境的改變未能及時因應。 根據我的觀察,可能的環境改變與心境衝擊有...
求職履歷怎麼寫才能加分、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統整10項硬技能和軟實力,都是當前人才市場最需要的。擁有這些技能,能夠大幅提升你的履歷成績。
如果對現狀感到迷茫、焦慮,或是對現在的工作感到倦怠,不妨嘗試重新評估自己,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職涯發展路徑。
隨著人工智慧的海嘯席捲職場,全球預計近 10 億名知識工作者將受到影響,並淘汰掉 1400 萬個工作,但有一類型工作幾乎不會受到影響:藍領
當今產業正經歷高速的轉型與顛覆,為能聘雇符合需求的人才,許多企業正從傳統經驗為基礎的招聘,轉型為以技能為優先的招聘。年輕人該如何布局?
除了候選人在面試時的表現外,「面試後的表現」也會影響面試官對候選人的印象,持續跟進並回應面試後狀況,將給面試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你了解工作的意思嗎?其實工作與職業有著微妙卻重要的差異,人可以沒有職業,但不能沒有工作,透過真正具有意義的工作,我們才能在生活中實現自我。
如何在職場保持「被需要」的價值?保持隨身碟的 4 個特徵,就能在職場上能游刃有餘的面對一切困難,常保在工作中的籌碼。
你是否曾投了履歷而遲遲等不到回覆,點開求職網站卻發現那個職缺仍在持續招募?那你應徵的可能是「幽靈工作」!
Meta 前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認為,女性必須打破恐懼,從「還沒準備好」,變成「我想做,而且會在做中學會」。
佐克伯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上,向台下學生分享他的創業經驗,他說沒有人在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做,只有當你腳踏實地努力時,目標才會逐漸清晰。
難相處的同事、討人厭的主管⋯⋯明年還要繼續忍下去嗎?對現狀感到不滿,該果斷離開、還是再撐一下?《導演症候群》作者馬大元醫師,幫助你釐清心中想法:
外送做到月入 10 萬,一個月只能休息一天、一天工時16小時。「做自己的老闆」「工作時間自由」這些誘人形容詞的背後,似乎更多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生成式 AI 與工作》報告顯示,面對生成式 AI,受到影響的女性數量超過男性的兩倍。為什麼性別會成為決定是否被取代的重要因素呢?
長壽時代來臨,退休後的人生下半場應該如何準備?以下是我的百歲生活提案,擁有豐富歷練的你,也可以參考: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也不知道上大學對自己有何幫助,回顧職涯,他說:「你無法預測未來的點滴,只有在回顧時才能將它們串聯起來。」
年薪百萬的人,工作量也就值 10 萬。但是在這 10 萬基礎上,他們用了槓桿,用 10 萬直接乘以 10,變成價值百萬的工作。這才是年薪百萬的真相。
在壽命延長與科技變遷的趨勢下,人生序列模型將逐漸不適用,我們需要以新的角度看待人生進程。打破人生序列模型後,人們的一生將更有彈性,有機會做更多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