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台北辦公室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
市場需求瞬息萬變,一年前設定好的產品規格,等到開發完成後,可能已經不被顧客需要了。經營者想要加速組織運轉,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推出最符合顧客需求的新品,怎麼做?
新零售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數據、科技、雲端等科技變化帶來的消費轉型。企業想要從線上、到線下,都緊緊抓住消費者的目光與荷包,探索「顧客旅程」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當企業的研發經費不斷增加,市場地位卻愈來愈難鞏固,自然必須更計較每一分投入所創造的成果,把錢花在刀口上,為組織帶來最大效益。
定價,是直接影響企業獲利的關鍵數字。試想,產品只要漲價1元,消費者可能沒什麼感覺,不至於影響銷售,但是100萬件的總銷量,廠商的淨利馬上增加100萬。
行銷的基本架構已經被數位科技大幅翻轉,變得更數據導向,更能精準提供顧客個人化的服務。因此,人們以前所談的行銷4P理論,也必須有相應的變化。
近年來 AI 的討論或爭議沸沸揚揚,彷彿會為人類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究竟 AI 實際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根據 BCG 的研究,目前 AI 主要應用在以下 3 個領域
從2015~2020年,企業和IoT相關的支出將高達2500億歐元(約8兆新台幣)。面對這波商機無限的科技浪潮,企業應從各自所處行業的角度,思考能為客戶解決哪些問題,才是長久之計。
環境快速變化,企業內部的專案不斷增加,員工經常需要跨部門協作。想讓員工在歷練不同專案的同時,能力和經驗能持續積累,可以參照BCG的人才育成法,幫助員工快速成長、發揮戰力、交出成果。
咖啡巨擘星巴克就對服務4.0展現出高度的企圖心,該公司參與BCG旗下的BCG Digital Ventures創投基金,投資位於美國舊金山的新創公司Takt,積極開展一對一行銷方案。
這是一個混亂的年代。消費者喜好飄忽不定,市場前景未明,各家老闆都在問:公司該如何找到前進的方向,持續獲利?這些經營資優生或許有答案。
近來,BCG的許多客戶都面臨了兩個相似的經營課題。第一是「好人才留不住」,他們大都將創業視為職涯發展的必然,在組織內學習成長一段時間之後,就斷然離職、自行開公司。
「我們偵測到之前賣給貴公司的設備已經需要更換零件了,為了避免影響生產線運作,我們可否派人在某天之前去現場維修檢測?」
「好多優秀人都被網路公司搶走了!」近10年來,網路相關行業快速崛起,美國有Facebook、Google獨霸一方,中國的阿里巴巴、小米、騰訊壯大到令人難以忽視,不管哪個國家的頂尖人才在找工作時,都會把
在既定產業規則裡考高分的優等生,很容易被思考慣性綁架,成為最難跳脫框架、開創新未來的一群人。這就是企業創新的難題,經營者可以怎麼突破? 我去到越南拜訪客戶,他們是產業內前幾名的大集團,本業績效卓著。
管理教科書總教導經理人要「以終為始」,先用各種策略工具擬定長期目標,再反推到當下必須做的事。而當你照表抄課後,很快就會體認到,「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難道,策略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場? 去年,波士頓顧
消費者需求和環境的劇烈變動。以前,公司只要有一個亮點,無論是 C/P 值高、產品力強,還是聚焦社會發展的經營願景,就足以在市場上生存;如今,產業競爭環境變得複雜、顧客的需求和標準愈來愈高,企業如果不具
上一期專欄裡提到,大數據(Big Data)可以幫助企業以更科學的方式,從大量的履歷中,挑選出未來的關鍵人才。 接著,我們來談談如何運用大數據,深入分析既有員工的工作狀態,協助高階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
企業選才時,納入大數據(Big Data)分析的技術,是更科學、有效的方法,不但能預估及規畫公司的人力需求,釐清勝任各項職務的關鍵成功因素,還能選出真正有助於公司未來發展的員工。 在大多數企業,篩選
「找不到人」「又有中階主管被對岸的公司高薪挖走」……好員工招不進來、又留不住,「人才」幾乎已經成為台灣企業經營者最苦惱的課題,而且目前還沒看到一個有效的解方。 不過,就我的觀察,即使老闆口口聲聲說「
你有想過,公司現在賺錢的領域可能會出現新進對手,憑藉又快又新、變化無窮的招式,撼動你在產業龍頭的地位?未來,這個現象只會愈來愈普遍。 根據我們研究,各產業前三名寶座換人的比例、企業獲利率的變動程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