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博士,曾任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研究創新副所長,現為歐特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追求自動化與高效率的同時,零售業者也應該深入思考,如何讓顧客保有人性化的消費體驗,以提升整體的購物滿意度,建立長久的競爭優勢。
如果AI發展能建立在真正的信任基礎上,讓研發更加專注於提升用戶體驗和加值服務,而非繁瑣的監控和檢查,才能確實把AI轉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輔助工具。
AI浪潮吹進飯店業,住旅館會更方便!可以想像未來旅客不用動手,智慧電視就顯示你常看的頻道、能根據飲食喜好提供餐點選擇,創造難以拒絕的貼心體驗。
美國和中國相繼推出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美國的Waymo服務已在多城市累積超過100萬次行程,而中國百度的「蘿蔔快跑」以低價進軍市場,也引發傳統業者反彈。
每年畢業季都有青年騎車上武嶺,在即時影像中紀錄自己的成就。這種挑戰象徵自我突破與成長,公司也應激勵員工設定高目標,促進個人與團隊的共同進步。
2024年5月,Uber Eats傳出要併購foodpanda的消息,2間外送平台過去從宣傳到行銷方案都大力比拚,未來還看得到此場景嗎?如果真合併,會產生哪些影響?
每隔一陣子,網路上就會出現爆紅美食,像是充滿異國風味的酸菜白肉、螺螄粉等,業者是加入戰局,還是保守觀望,在在考驗經營者對市場的敏銳程度。
邁向淨零與數位化的路上,減少運輸相關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是必要功課。密布城市中的大小停車場,也能靠著智慧停車、開單、停車場營運,減少碳排。
台灣計程車叫車服務,經歷4個發展階段,提升了媒合平台的即時性與便利性。細分叫車平台成功的關鍵因素,可分成媒合成功率、司機素質,以及行銷手法。
中國東北、素有「冰城」之稱的哈爾濱,近期成為中國南方人的熱門旅遊景點。歸納爆紅原因,是自然環境與人文風土,與南方有極大的差異,讓旅客感到新鮮有趣。
連鎖企業關掉舊門店,「位移」到一間新門店,屬於常態。對經營者而言,換到便宜的場地,可以節省房租,也可以檢視商業模式是否正確、服務是否深得消費者的心。
與其被動等待英明的領導者,建立有意義的工作環境,何不讓自己從自私自利轉變為服務他人,主動創造一個讓人們感到尊重、傾聽、受重視的工作環境?
交通部統計,累計至今年7月,台灣出國旅客人次已超過616萬人次;國外觀光客來台,累計約320萬人次。其中,日本來台旅客人次不到疫情前一半。
不少非高齡退休者,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及人脈。可惜目前勞動市場的供需,尚未充分媒合,建議雇主以部分工時、或科技輔助,導入這群龐大的潛在勞動市場。
人們相信與實踐的信念,不見得完全相符。對領導者來說,認識與覺察不一致是第一步,才能尋找解決的方法,再從個人擴及到組織的學習與發展。
「領導」是一種能力,不只是一個職銜。一個無法發揮影響力的主管,擁有再好聽的職稱,也無法提升管理效能,甚至會造成團隊的內耗。
一首「挖呀挖呀挖」歌曲在線上影音平台爆紅,演算法將相關的影音內容全部推到你的眼前,產品與服務的操作是否有爆紅公式?
從前的人觀賞影音娛樂內容習慣細細品味,連廣告詞都可以倒背如流,現在的人觀賞影音習慣一指神功,不喜歡就滑走。
《灌籃高手》今年上映後,累積票房突破4億台幣,周邊產品也變成熱門商品,為什麼「小時候」的漫畫可以帶來這麼大的產值?產業如何運用這個趨勢?
疫情結束加上新年後預計進入員工轉職高峰,是各企業經理人接下來最頭痛的事,處理得宜則整年平順,處理不當恐怕陷入無限聘人迴圈。
零售業的競爭激烈,全聯超市超商化、統一超商超市化,彼此業態的界限愈來愈模糊。誰能提供難以拒絕的商品與服務,將會是勝出關鍵。
從供應鏈管理角度來看,台積電鼓勵員工休假,是因應 2 年多來訂單爆量的調整措施施。但如果休假是因為產能過剩、供過於求,這就是管理決策者有必要深究之處。